中醫藥服務貿易迎18條措施支持
發布時間:2021-05-18
點擊次數:4392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疫情以來,中醫藥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國方案”,而中醫藥服務“走出去”也將迎來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5月13日,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等5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政策措施,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
《通知》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公立機構基地先行先試設立國際醫療部,向境外人士提供中醫醫療服務按特需醫療服務管理。鼓勵公立機構基地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以品牌、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與社會資本等開展合作,新建、托管、協作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為境外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中醫藥康養服務。同時,支持成立區域性中醫藥服務貿易醫聯體或聯盟,鼓勵公立機構基地和民營機構基地加強合作。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在當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
高峰介紹,2019年,商務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17家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已經成為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中醫藥服務即將開拓境外市場。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醫目前在國外還是有一定需求的,特別是類似針灸之類的服務。但與日本的漢方藥物在世界上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相比,中國的中藥在國際上還沒有打開市場。中醫向境外人士提供服務可以先從針灸等開始,其他服務對于境外人士還有接受的過程。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醫的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已經證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中醫醫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幫助世界更好地對抗疾病,可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走出去”,《通知》也允許境外患者入境就醫。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允許基地作為邀請人,為境外患者及其具有親屬關系的陪同人員出具相關證明或邀請信,駐外使領館按規定為境外患者及其陪同人員辦理簽證提供便利。因人道原因需緊急入境就醫的外籍患者及其陪護人員,可憑這些證明材料向口岸簽證機關申請辦理簽證。
在資金及政策支持上,要充分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現有渠道引導加大支持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力度。支持金融機構通過出口買方信貸等信貸產品,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境外醫院(包括我援建醫院)以購買中醫藥服務的方式開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合作。在受援國政府同意的前提下,積極研究通過對外援助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的可行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曾介紹,“一帶一路”國家的中醫藥需求有所增加。2011-2014年,就有30多個國家通過元首會見等多種渠道提出與我國合作在海外建設中醫中心,開展中醫藥合作。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合作被列為合作重點之一。此外,《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也指導中醫藥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江瀚表示,“對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中醫醫療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優勢。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可以借助中醫推進他們的醫療,比如依托中醫的條件發展赤腳醫生、家庭醫生等”。
“相關措施需要進一步市場推廣,讓市場真正能夠形成,在中醫醫療產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江瀚說。
據介紹,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有序擴大基地范圍,抓好政策落實,支持基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
上一條: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關于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的函
下一條:人社部:大力開展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培養